狗哥蓝黑礼记:“水货”迪乌夫,还要水多久!

作者:米妮小小编发布时间:2025-11-16 17:08:15阅读次数:0

国际比赛日果然无聊,意大利各大媒体开始全力研究国际米兰所谓的“冬窗转会”。首当其冲的,就是夏窗从法甲引入的两名新援:恩里克和迪乌夫。尤其是后者,到目前为止只登场了2次攻击26分钟,直接被媒体打上了“水货”的标签。

图片

但搞笑的是,正当一堆媒体热炒国米想要在冬窗立即送走这两尊大神的时候,法国队报发文称:由于迪乌夫本赛季已经代表朗斯和国际米兰这两家俱乐部出场过,所以按照规定,即使他在冬窗期间成功转会,他也已经没有资格代表第三支俱乐部出场比赛;换句话说,没有人会买一名注定无法出场的球员,而国米自然也深知这一点,所以蓝黑军团不可能存在到处兜售迪乌夫的操作。

这则报道被米体、国米新闻网等多家媒体第一时间转发。然后,迪乌夫的名字开始消失在转会新闻当中,取而代之的,没错,是恩里克。

全市场称:国米到法甲兜售了一圈,没有任何球队对恩里克感兴趣。——狗哥想说,且不论冬窗还有一个半月之久,有没有可能就是因为他们冬窗没有钱呢?

罗体称:国米还没有与恩里克协商转会事宜,但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在冬窗送走他。——狗哥想说,为啥不惜一切代价?咋地,他不走国米就要原地解散?

都体称:没有奇迹,国米从法国带来了两个水货,却可能已经砸手里了。——狗哥想说,你不应该去关心关心尤文的戴维吗?话说截胡国米的两个人,贾洛被甩给了土耳其,那个动不动就在禁区里飞铲的卡瓦尔表现又有多么亮眼?

但是怼归怼,关上门咱们自己人唠,为什么齐沃迟迟不启用迪乌夫?迪乌夫是否就已经没救了?

一、技术上的理想与现实:个人技术特点与球队战术理念的冲突

举个例子,以泥头车邓弗里斯为例,他在一次采访当中主动承认,加盟国际米兰初期,自己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因为意大利和荷兰有着很大的区别,比如我在4-3-3阵型里的跑位,我会有很多习惯性的移动和位移,但这里面有很多在国际米兰的战术当中是被禁止的。教练告诉我说,如果我这么做了,对手就一定会抓住这个漏洞;好在我没有在比赛当中去尝试验证,现在我已经完全改掉了那些问题。

邓弗里斯尚且如此,只有22岁的迪乌夫,更为甚之。

1、迪乌夫的技术特点

在忍着朗斯那晃眼的麦当劳队服,回看了几场比赛之后,狗哥大致了解了一下迪乌夫在法甲的打法:

首先,持球人,几乎就是朗斯的中场核心,有用大量的球权,身后弱侧时时有一名球员跟着等待接应球权。这种相对宽松的战术环境,在国际米兰是不可能拥有的。别说你迪乌夫,就是恰20,他也没有这个待遇。

其次,习惯性持球推进,属于B2B型中前卫打法,就是我们俗称的推土机战士,最擅长的,是由守转攻时,持球一路推进杀向对方禁区。现在这种打法在防守战术极为严苛的意甲,几乎没有生存空间,因为你只要敢粘球一点,对方的防守球员就会立即出现在你的前进路线上,除非你有超强的一对一过人能力,但显然迪乌夫并没有。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问题点,那就是防守。在一对一对抗当中,迪乌夫的对抗成功率仅为不到40%,狗哥看到这个数据的时候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个一个身高187的大体格子,对抗能力居然如此一般,显然这与他的对抗意识、对身体的使用水平等小技术,有着根本性原因。说得难听一点,如果这个数字是巴雷拉或者迪马尔科,我也就勉强可以接受,但你这么大的块头,这就属于技术缺陷了。

2、齐沃的战术理念

经过十几场比赛的锤炼,国际米兰目前的齐沃烙印已经初步形成。其中有几个战术鲜明的特点:

其一,摒弃控球,追求更加直接、高效的打法。

据此前十轮比赛之后国米新闻网的统计:国际米兰本赛季的防线整体被大幅向前前提了8米!从上个赛季的平均26.8米,提高到了本赛季的34.7米。

这是一种相对比较激进的防守策略,要求中后场的球员具备较强的拼抢能力、拦截能力以及回追能力;对于后腰来讲,则需要具备较强的防守位置感。这种位置感,对于迪乌夫来讲,着实有点超纲了。

其二,高位逼抢与快速转换

不难看出,在齐沃的理念当中,非常强调高位逼抢的战术作用,从表现形式上面,有些类似克洛普的反抢压迫战术,这种战术要求、尤其是中场球员在丢球后,需要立即展开高强度的反抢,争取在对方半场重新获得球权。但是,对于迪乌夫来讲,如果说防守位置感只是一个超纲的奥数题,那么高位逼抢对于他来讲,就属于跨学科的难题了。

此外,就不要将狗哥研究半天也研究不太明白的什么双前腰后撤形成五中卫、双翼卫上抢内收形成四前锋这种复杂的战术理念了,我猜测,迪乌夫在法甲的战术素养存在大量的战术空白,而这些空白,与相对复杂的意甲战术布置相互映衬,让迪乌夫很难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

综上,为什么国米会买迪乌夫?因为他身强体壮,速度快,爆发力强,上赛季他在法甲有35次带球加速跑,位列欧洲五大联赛中场球员之最。为什么齐沃又不敢派他上场?因为国米的战术当中不仅仅需要一个会进攻、单打独斗是一把好手的猎豹,更需要一个会防守、能在团队防守当中起到作用的中场屏障。这种理想与现实的错位,让迪乌夫好用、却又不好用,能用却又不能用。

图片

二、心态上的平衡与磨炼:人员竞争与出场时间分配

如果我们不谈技战术,实际上也可以看出一些问题。人员方面,国际米兰首发三人:姆希塔良、恰20、巴雷拉;主力轮换球员按照重要程度依次为苏契奇、弗拉泰西、泽林斯基;

首发自不必说,替补当中,苏契奇适应最快,可以担任姆希塔良、巴雷拉两个位置的替补,出场机会甚至不低于主力球员;

弗拉泰西是意大利国家队成员,当年引入他花费了国米巨资,且在进攻当中有非常强烈的前插能力,在去年的欧冠比赛当中立过大功,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在必要的时候给与其一定的出场时间,是合理的;

泽林斯基则被排在了末尾,却在国家队期间接受采访时对媒体表达了“国米比赛很多,我只要耐心做好准备就一定会得到登场机会”的积极态度,此后便果不其然迎来了登场机会;此外,他也同样可以担当中场的多个位置,目前状态有所回升,登场时间也越来越多。

每个球员都有其特点和必须出场的理由,唯独迪乌夫没有——他出场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来都来了。

此外,即便是心愿内部PK,迪乌夫也完全比不过。这就不得不说,在融入方面,狗哥要感叹苏契奇的快速!天才就是天才,他能在转会国米之前就在国家队打上主力位置,是有原因的。

但哪怕是苏契奇的上位,也是建立在多个前提的基础上的,比如:长达两个月的夏季训练培养出的默契度,比如:夏季世俱杯期间与球员们在实战当中建立起的信任度,还比如:姆希塔良的意外受伤等等。

实际上,苏契奇能够更快的完成适应,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很少被人提及,那就是,无论是在国家队、还是在转会前的萨格勒布迪纳摩、以及现在的国际米兰,苏契奇在首发阵容当中所承担的角色,一直都没有变化——一直都是一名负责组织过度、进攻过度、防守缓冲的蓝领中场。

但迪乌夫呢?在朗斯,他是持球人,是进攻核心,甚至是组织核心;在国米,他不但没有核心地位,连必要持球发牌权都想都不要想。这种战术落差和角色转换,才是迪乌夫最需要调整和适应的。

三、迪乌夫还有机会吗?

有,当然有,而且还会有很多机会。

1、赛季漫长,意外很多。

姆希塔良的受伤,成就了苏契奇的顺利登场;没人能保证,国际米兰的其他主力就能一直在整个漫长的赛季当中一直健康下去,最起码,黄牌累计停赛等现象是十分正常的。一旦有人意外停赛,迪乌夫的机会就会出现,即使不能首发登场,但替补上去喊两嗓子,总不是什么太大的奢望。

此外,意大利超级杯、以及意大利杯,对于国际米兰来讲并非是可有可无的比赛,但却显然重要程度并不是那么大。尤其是在意大利杯前期的赛程当中,对手不强,且对手也极有可能排除替补阵容出场。在这些相对并不重要的比赛当中,去年连艾杜、科基等预备队小朋友都能有出场表现的机会,迪乌夫肯定能有登场比赛、甚至打满全场的机会。

只要他上场之后表现不是太差,那么接下来就有可能重新回到轮换阵容当中。

2、适应之后,方能闪光

齐沃不让迪乌夫出场,也是对球员的一种变相保护。因为不出场,即使外界媒体有诸多质疑,但也都是无的放矢,没有靶心,可以一旦登场,不完全体的迪乌夫很可能犯一些低级的配合失误,岂不是授人以柄?

错过了整个夏训,迪乌夫抵达国际米兰的时候新赛季已经开始了。这无疑给这名需要全方面适应的法国人加大了适应难度。但只要球员扛过去了,熬出来了,迪乌夫的身体素质配上已经升级过版本的战术意识,想想看,这份等待,不值得吗?

图片

迪乌夫是不是一张废牌,根本不会像媒体说的那样早就可以盖棺定论。一名身体先天优势明显、在五大联赛当中打过核心的球员,也不可能一无是处。

时间才能给出最好的答案。媒体炒作无用论,无非是为了制造话题流量和关注度,但我们球迷之间,没有必要急急忙忙下结论,漫长的马拉松赛季才进行到四分之一,迪乌夫在国米的生涯远未到定论时刻,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不妨让子弹飞一会儿,暂且相信齐沃调教年轻人的魔法。

最后,对于22岁的迪乌夫而言,真正的挑战不是立即征服梅阿查,而是在训练中持续进步,在有限的机会中证明价值,逐步将潜力转化为齐沃战术体系中的可用价值。

退一万步讲,既然冬窗不可能送走,为何不往好处想一想呢?心平气和的等待一下,万一借着某场杯赛就突然开窍了呢?另外,话说的糙一点,22岁的这种大体格子球员,即使国米用不了,也根本不愁卖不出去,君不见当年孔多比亚,也是卖出了2200W的。

还是那句话——来都来了!

标签:
收藏
分享
发表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