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刺的这场胜利,把英超球队为什么难缠给说明白了_卡斯特_比赛_定位球
要搁在以前,像唐卡斯特这种级别的球队去热刺球场踢比赛,脑子里的剧本都写好了:全线死守,靠着一两次定位球机会偷一个。说实话,这招有时候还真管用。尤其是一年半前,当波斯特科格鲁还在公开场合对专职定位球教练的价值不屑一顾的时候,唐卡斯特的算盘或许真能打响。
但现在不一样了,曾经被看作是拉近低级别联赛和英超差距的“平衡器”,如今也成了金钱和专业化的又一个角力场。比赛里,只要哈维·西蒙斯或者本坦库尔往角球区或者任意球点一站,助理教练安德烈亚斯·格奥尔格森就会从主帅托马斯·弗兰克身后探出来,像个监工一样盯着每一次战术演练。你再看看禁区里,唐卡斯特的球员明显小了一号,也更年轻。那种靠一个三十三岁高大中卫当防守基石的日子,在英甲可能还有,但在英超球队面前,画面就变成了热刺的“运动员”们跳得更高,冲得更猛。
比赛刚开始那会儿,唐卡斯特踢得一点不怵。他们在边路打得很有侵略性,特别是热刺租借过去的小将达莫拉·阿贾伊,给自家母队制造了不少麻烦。他有一次凌空把传中球垫回门前,可惜队友奥卢萨尼亚没能把球送进去。那时候你会觉得,这支球队拿球挺舒服,进攻端有想法,也许真能给热刺制造点麻烦。
然后,热刺的第一个角球就来了。西蒙斯开出的球带着弧线飞向球门线。平心而论,不管对方有没有定位球教练,唐卡斯特的门将伊恩·劳勒那一拳打得实在太犹豫了。后卫肖恩·格雷汉的解围更是离谱,不偏不倚把球顶到了最适合若昂·帕利尼亚倒钩射门的位置。门将还在无人区徘徊,帕利尼亚甚至不需要吃正部位,球就进了。
当然,咱们也得承认,就算没有这些定位球,热刺大概率也能轻松拿下比赛。他们在边路的个人能力,完全超出了唐卡斯特右后卫汤姆·尼克松的应对范围。第一个进球后没两分钟,威尔逊·伊西多尔就轻松过掉他,送出一脚高质量传中,逼得对方后卫杰伊·麦格拉思自摆乌龙。比赛最后时刻,布伦南·约翰逊冲散了唐卡斯特早已筋疲力尽的防线,接卢卡斯·贝里瓦尔的直塞球轻松破门,算是为比赛画上句号。
但在那之前,比赛给我的感觉是,热刺的下一个进球八成还是来自定位球。上半场后半段有一阵子,场面简直就像是热刺的内部训练课。他们连续获得角球,演练着各种套路,最后总能找到无人盯防的佩德罗·波罗在禁区外起脚。本坦库尔在禁区里争顶也显得太轻松了,而凯文·丹索的头球摆渡,更是给阿奇·格雷创造了全场最好的机会之一。
整场比赛下来,热刺前15次射门里有11次源自定位球。这个数字有点夸张,但它暴露了一个残酷的现实。自从弗兰克执教以来,提升定位球能力一直是热刺的重点工作,而唐卡斯特本赛季在英甲的定位球攻防数据,说实话也挺平庸。
当定位球成为英超豪门们痴迷的又一个“边际收益”增长点时,过去那种以下克上的“杯赛奇迹”就变得越来越难了。我跑了这么多年球,记得很清楚,以前足总杯第三轮,天寒地冻的,总有那么一两个英超球队被低级别联赛的硬汉们用身体和定位球给磨死。现在呢?当英甲最好的球队在角球防守中被如此轻易地压制和欺凌时,你很难想象下一个“唐卡斯特”要怎么才能爆冷。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战术问题,而是系统性的差距。钱不仅仅能买来好球员,还能买来最顶尖的专项分析师和教练,把比赛的每一个细节都研究到极致。足球的浪漫,好像正在被这种工业化的精细操作一点点挤掉。
